吕洪良 油画 有康乃馨的静物

前段时间读了蒋勋的《中国美术史》,对宋代画家赵昌的《岁朝图》轴,李嵩的《花篮图》册页非常偏爱,因为很写实,严谨,精到。我看与西方第一张静物画(普桑所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宋代绘画这么写实,是受了当时哲学中一派的影响,这一派特别重视儒家的“格物”,所谓“格物”也就是对每一件事物,都用非常认真的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去找出构成这件事物的“道理”,将“格物”精神应用在绘画上,使得当时的画家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鸟类,或某一种花果,用非常精细的笔法。
《有康乃馨的静物》是我前段时间完成的一张油画。内容很简单,在工作室内的一张中式老椅子,上面随意摆放了松果,石头,残荷叶,两个香梨,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了几只郁金香,和一小撮不知名的花。松果,石头都是去年十月去太行山写生时看到,觉得好玩而带回来的;残荷叶,也是几年前采来的新鲜荷叶,随着时光流逝,变成现在的蜷缩残叶。也许是我喜欢画自己熟悉、亲切的东西;喜欢有些历史感的东西。而这张静物画里的东西也基本符合我的这种倾向,所以看着就有想画的意思,于是拿出一个60㎝×80㎝内框动起手来了。
画它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基于这个阶段我对于油画的理解层次,这张画我准备用一种探索的眼光(对我本人而言)来描绘它,用一种单纯自然的观察方式,想虔诚而客观的去关注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空间,色彩,光的关系。没有用夸张、激情等来体现自己才气的想法,而是过多的去体会,感受物体间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环绕物体表面的空间——也是宇宙空间的一个触角,以及光线撒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变化。当然,不同物体的固有色,明度,透视,不同空间色彩的变化等都是重点考虑范围之内的。在整个绘画过程中,有个很深的体会:当你心情浮躁不安时,你会觉得对象单调乏味没有什么有趣的内容可画;可当你的心安静一层时,你就能从对象中观察到,体悟到更多一层的变化,那些细腻的绘画内容,可以是色的微妙冷暖变化,可以是不同空间中物体的微妙存在,也可以是形体的细微变化,可以是感受到形体还有它的的气质,如修长、挺拔、茁壮等等这些细微的变化全都呈现了。在室内,通过从早到晚对静物的观察、体悟,感觉到光线在慢慢的行走,从东边照向西边,一点一点变成了从西边照向东边,渐渐地窗外进出车辆的马达声变得频繁,空气中菜的香味透过窗飘到我的鼻孔,好香啊,是人家在准备晚饭了,想必是下班时间了,我想我也该收拾收拾回家去了,可一看静物,此时撒落在上面的光色特别浓艳美丽,便情不自禁去描摹那种美,想永远留住它,可是变化相当之快,不久就变为暗淡的灰色,哦原来是太阳下山了!
静物,比较于人的走动,汽车的行驶,树的摇动等等,虽然静止不动,确蕴藏、承载着一种更加深邃而微妙的运动,那么是不是观察任何纷繁复杂的事物时,都可以透过表面大幅度的运动,而去细细感悟隐藏在深处的微妙运动变化呢?这种运动是宇宙运动的一个缩影吗?是谁在主宰着这些运动呢?难道这些难于回答的问题也是宋人“格物”精神中,想找出构成这件事物的“道理”吗!
\
热门文章推荐
- 3791 “我负丹青 丹青负我”
- 4154 小画家李欣然之小画展
- 4271 从“传统书法”出走——刘永顺个人作品展
- 3597 20122012(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 4127 转帖:关于“中国精神--油画风景学术邀请展”的随想
- 3623 再看老杜的画(二)
- 4559 静安打造国际雕塑双年展 “JISP”9月启幕
- 3801 "问道·风景"——2013上海实力派青年油画家作品展
- 4165 “水乎•墨焉”陆春涛三千立方水墨空间展
- 3866 上海长三角画院首届迎春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