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丹青 丹青负我”
2012-09-26 12:57:43

“我负丹青”是吴冠中80高龄时写就的自传的题目,这短短四个字是大师为自己交付给丹青水墨的一生所下的注解,一个“负”字更是道出了这位艺术家艺术修行至深处的自省与不满足。事实上,吴冠中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贡献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如果说林风眠把中国艺术追求的韵味与西方现代绘画的构图形式结合在一起,那么吴冠中则是在继承前辈衣钵的同时,将中西画风的融合提升到了新的境界。中华艺术宫名家陈列馆吴冠中专馆策展人江梅告诉记者,本次名人馆将展出吴冠中45件作品,其中包括一幅1950年吴冠中在巴黎时所作的水彩画。据悉,吴冠中留学期间的画作存世量很少,这幅水彩画的展出,为研究吴冠中的绘画历史描绘出了一条清晰的艺术脉络。 “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 巴黎塞纽奇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玛丽·德莱士·波波小姐曾这样评价吴冠中:“(他)若非最伟大的,也是今天唯一成功地融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画坛大师。 翻看吴冠中的求学历程,就不难读懂为何他会穷尽一生探索东西方绘画艺术语言。吴冠中出生农家,1935年,已经考入浙江大学附属工业学校的吴冠中来到好友朱德群就读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玩,见到了油画、水墨画和雕塑。“就像初生的婴儿刚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了世界”,艺术的美深深感染了17岁的吴冠中。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吴冠中考入杭州艺专。 吴冠中进入杭州艺专时,林风眠任校长,吴大羽、潘天寿等大师在杭州艺专担任教职。在那里,他学到了东方的艺术思想,也接受了西方绘画的基础——素描和油画都是当时艺专的主体课程之一。而真正带领他进入西方绘画世界的,则是他之后留学法国的经历。在法国,他师从巴黎画派的重要成员苏弗尔皮教授。“小路艺术娱人,大路艺术撼人”,苏弗尔皮教授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吴冠中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 极简画风抒发水乡情怀 尽管沉浸西方绘画艺术多年,吴冠中并没有对西方的美学法则照单全收。江梅告诉记者,在吴冠中的作品中,油画厚重的材质和丰富的色彩特性与中国画的淡雅轻盈自由结合,西方油画强调块面结构与传统中国画在点线上的韵律交相并融。吴冠中继承了中国水墨画的写意传统,又借鉴了西方抽象的风格,笔下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既富中国气质,又具现代感,东西画风浑然一体。 在色彩的运用上,吴冠中习惯用减法。他借鉴中国水墨的色彩并融合西方光色,追求黑、白、灰的构成,并在此过程中找到了自己钟爱的颜色——银灰。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的景色,其油画中的村庄、小镇、黑瓦白墙,无不透露着中国水墨“墨分五彩”的淡雅。在点、线、面的运用上,吴冠中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此次陈列在中华艺术宫“名家馆”的油画《鲁迅故乡》,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幅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吴冠中在近景中用线条勾勒出绍兴中学的树丛,后面用他擅长的墨点法将水乡的白墙黑瓦一层层展开,直至消失在天际线之中。画面中零星散落着一些红点,在大面积的灰、黑、白中显得醒目却不夺目。而穿绕其间的一条河流就像整幅画的脉络,把近处的实景与远处的幻境巧妙地统一起来,处处透露着江南水乡安静祥和的人文意境。 “毁画”与“捐画” 吴冠中曾有“中国最贵画家”之说,然而,他的一生却上演了无数次毁画事件。他自己不满意的画,便会毫不留情地撕毁。1991年,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被人戏称为是“烧豪华房子”。对此,吴冠中不以为然,他解释说,撕画是为了保留住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作品表达不好一定要毁,古有‘毁画三千’的说法,我认为那还是少的。” 与“毁画”相对的,是吴冠中淡泊名利,把自己精选的作品几乎无偿捐给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举动。据江梅介绍,上海美术馆与吴冠中“结缘”于2005年,当时他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6幅画作。到了2008年,吴冠中再次向上海美术馆捐赠了81幅作品。今年5月,当得知中华艺术宫将推出吴冠中专馆后,吴冠中的长子吴可雨又精心挑选了能代表吴冠中各个时期艺术特点的23件作品捐献给上海美术馆。
全部评论
\
Popular Articles
- 4150 “我负丹青 丹青负我”
- 4586 孙宗慰:西部题材的开拓者
- 4082 2012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 4576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
- 4191 “绽放花季”——吕洪良个展
- 4505 “水乎•墨焉”陆春涛三千立方水墨空间展
- 4538 中国油画艺术60年
- 5026 黄阿忠(特邀名家)
- 4792 时代风采——2012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征稿通知
- 4650 从“传统书法”出走——刘永顺个人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