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生明月,一江望两馆。
2012年10月1日起,上海两座新的文化地标将正式亮相——由世博中国馆改建而成的中华艺术宫与由世博时期城市未来馆改建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在浦江两岸同时揭开面纱。 这当然不是一次简单的决策与改建,或许在多年以后,其所承载的巨大意义会更加清晰,而《东方早报》推出的“海上生明月——走近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刊所要解析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展览、运营、馆藏、公共教育等的介绍,更在于这样决策背后的理念:这两个巨型的世博场馆为什么要改建成两个艺术宫殿?这里面体现着怎么样的决策理念,上海这座城市与决策者到底是如何考虑的?
“中华艺术宫与当代艺术博物馆两馆改建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运营机制的创新,两馆的‘转身’真正体现了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个真义,这个真义里面包括了对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组织的发育这样一个考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在接受《东方早报》专访时如是说。
改建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中国馆仅建设资金就将近25亿元,加上土地价值和世博会带来的全球性声誉,其商业价值可想而知。然而,在后世博的讨论中,“世博会让我们欣赏到文化之美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不能轻易放弃因举办世博会所形成的文化气质和品牌效应”成为共识,所谓舍与得,舍弃了一些,就必然得到一些。
那么,上海想得到什么?其实核心的就是四个字——“文化惠民”,恰如中华艺术宫筹建办主任施大畏所言:“这两个美术馆,我们真正要把它打造成人民群众欣赏文化的殿堂,而不是美术家、美术界的小天地。”无论是策展方式的创新,运营机制的创新,公共教育的创新,目的就是“美术馆为百姓,美术为百姓,画家也要为百姓”,而两馆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民众能真正舒适地来欣赏艺术,真正培养这个城市与这个城市民众的审美与艺术眼光,并像百年前那样,发出新声,启发中国。
艺之道,达于真,达于善,达于美。 真正的艺术,真正的美育,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健康发展都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而两馆的开幕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社会美育、学校美育、家庭美育无疑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无论是对新开的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抑或对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刘海粟美术馆等一系列场馆来说,好戏都在后头,当然,这也包括我们推出的这一期“海上生明月——走近中华艺术宫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特刊。
名家艺术陈列专馆 0米层南侧,共7个展厅,展出作品300余件,形成长期陈列。 名家馆长期陈列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取得重要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有作品完整捐献国家的华人艺术家的作品。第一期推出贺天健、林风眠、滑田友、关良、谢稚柳、程十发、吴冠中等7位艺术大家。 名家艺术陈列联合馆 0米层南侧,共2个展厅,展出作品80余件,形成长期陈列。 展出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重要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且有一定数量代表作品捐献给国家机构的华人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有华君武、张乐平、李青萍、汪亚尘、朱屺瞻、吕蒙、俞云阶、沈柔坚、贺友直、贺慕群、夏阳等。 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 0米层南侧,共2个展厅,展出作品250余件。逐步调换部分作品,形成长期陈列。 通过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及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选取各个画种新世纪以来的优秀作品进行综合展示,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创作状态与成果的一次精彩集结与整体反映。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0米层北侧,共2个展厅,展出作品近70件,形成长期陈列。 “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计划从2010年起,组织艺术家创作100件美术作品。展览展出“工程”第一、二期完成的作品,以及“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入围作品再创作的7件作品。 米勒、库尔贝与法国自然主义——法国奥赛博物馆馆藏珍品展 特展:2012年11月15日-2013年2月28日 0米层北侧,1个展厅,展出作品88件。展期3个多月。 法国奥赛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共同策划举办,精选奥赛博物馆馆藏,通过库尔贝、米勒、柯罗、巴比松艺术家群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88件来展现这一重要艺术流派。 不息的变动——上海美专一百周年纪念展 特展:2012年11月20日-12月20日 0米层2楼南侧,1个展厅,展出作品150件、文献珍本及实物50件、图片50件。展期1个月。 以作品、文献、图像、影像多维结合的方式呈现上海美专的历史与相关的研究。 蒙卡奇的时代——世纪之交的匈牙利艺术 特展:2012年12月15日-2013年3月14日 0米层南侧夹层2楼,1个展厅,展出作品80件。展期3个多月。 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与中华艺术宫合作,展出80幅作品,包括37幅蒙卡奇的作品以及43件其他匈牙利大师的绘画作品。 开放信息: 周二至周日9:00至17:00(16:00停止入场) 票价信息: 基本陈列免费,特展票价20元 交通信息: 轨道交通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原周家渡站); 公交83路,中国馆班车1、3、4线至上南路国展路站; 中国馆班车2线至世博大道上南路站,向南步行500米; 轨道交通7号线、8号线至耀华路站,向北步行500米到达; 公交82路、164路、177路、454路、576路、734路、786路、818路、 974路、978路、981路、周南线、隧道一线至浦东南路上南路站; 公交170路、610路、614路、785路、955路至洪山路浦东南路站。
原文出处:http://collection.sina.com.cn/zlxx/20120924/084285958.shtml
Popular Articles
- 4323 海上生明月 一江望两馆
- 5531 当代油画家创作感言(分享)
- 4150 “我负丹青 丹青负我”
- 4586 孙宗慰:西部题材的开拓者
- 4082 2012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 4576 我们为什么欣赏抽象画
- 4191 “绽放花季”——吕洪良个展
- 4505 “水乎•墨焉”陆春涛三千立方水墨空间展
- 4538 中国油画艺术60年
- 5026 黄阿忠(特邀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