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读懂塞尚的人——读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的《视觉与赋形》
2012-10-06 21:39:44

第一位读懂塞尚的人
——读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的《视觉与赋形》
文/胡继宁
罗杰·弗莱(Roger Fry, 1866-1934),英国美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是世界公认的形式主义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弗莱作为英国现代主义事实上的发起者,他对20世纪公众观看和理解艺术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如果没有罗杰·弗莱,很难想象保罗·塞尚在艺术史上有今天的地位,弗莱说得上是塞尚、马蒂斯等人在艺术史上的“伯乐”。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主义理论研究塞尚艺术以及推广后印象主义,是罗杰·弗莱带给艺术史的重要意义。弗莱更在晚年完成他的最重要的写作,构成他一生事业高峰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在此书中,弗莱运用详尽的绘画形式分析法来探索研究塞尚艺术创作的个性与魅力。从塞尚的作品中,罗杰·弗莱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概念”,最富有启发性的莫过于弗莱认为塞尚的作品直接来源于印象派,但注重作品的结构性是他又脱离了印象主义,他的作品“意味着与印象主义艺术观的直接对立”。 罗杰·弗莱开启了塞尚绘画艺术研究领域的大门。
1920年罗杰·弗莱发表了著名艺术论文专著《视觉与赋形》。在这部著作里,罗杰·弗莱撇清了现代艺术混乱的表面,为我们观看和理解艺术作品指引了方向——弗莱的形式分析法。弗莱对印象主义持不断的批评态度,并成为他从后印象主义,特别是从塞尚的造型形式中发现的所有优点的对立面。弗莱认为,在后印象派作品(特别是塞尚、高更和西涅克的绘画)中,结构的重要性使他们脱离了印象主义,因此弗莱称他们为“准拜占庭画家”,以强调他们使用强烈、扁平的色彩,并使他们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对最简洁元素的深思熟虑的协调。”在文中他描叙道:印象主义者们进行的对色彩的更科学的评价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在我对这些新的可能性感兴趣的短暂的时期之后,我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的作品缺乏结构赋形。那么罗杰·弗莱认可的现代艺术运动实质上是“向在对自然注意再现的热亲追求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形式赋形观念的回归”。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理论还强调趣味的评判和审美原则,这些原理都构成了现代艺术理论的基础。“艺术的本质不是存在于它对自然的复制而是存在于它的形式、色彩、韵律和其他一些抽象的特质之中。”“我认为我们都同意我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并不是指对形式的令人愉快的安排、和谐的模式等等。我们觉得一件拥有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是表达一种观念而非创造一件令人愉快的物体的努力的结果。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觉得它意味着艺术家凭借他的热情的信念使某种与我们的精神相异的难驾驭的材料服从于我们的情感上的理解的努力。”
在谈到艺术作品形式和审美情感的关系时,罗杰·弗莱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了拉斐尔名作《基督变容》。这幅最受世人赞美的作品到了20世纪成了最受忽视的转变。观看者繁复的情感是由于画面的内容、主题和所讲述的戏剧性的情节所致,只有对纯形式具有感受性才能体会到艺术的美学性质,而这些则是一切艺术品的唯一的永恒的特质,它与观众的阅历和背景毫无相关。画面中的构图以及任意的线条都是使人兴奋和感动的元素。然而这样“全神贯注于一件艺术品的纯形式意义”而不受内容和主题联想的观者是极其罕见的,因此罗杰·弗莱认为“将纯美学反应的难以捉摸的成分从它所在的化合物中孤立出来的尝试是近代在实践美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基督变容》带给观者的情感联想也许是消极的反应,然而却具有美学性质上的积极意义。罗杰·弗莱指出类似《基督变容》的盛期文艺复兴名作的画面结构是19世纪自然主义艺术作品所缺乏的要素,但是塞尚、马蒂斯、凡高、高更和立体主义作品容纳了这些优秀的因素,而成为艺术史上的标志。
罗杰·弗莱形式分析理论在今天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下,早已不是新颖的声音或许还有些过时,但是罗杰·弗莱重视画面“整体构图中的表现性力量”和形式主义法则,对尤其我们这些从事艺术实践的后辈来说,是必须思考的重要创作经验。尽量抛开虚无的观念和主义,把这些在我们美术启蒙阶段都强调的内容和原则,成功地贯穿于我们一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罗杰·弗莱穷其一生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参范景中主编:《美术史的形状:从瓦萨里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沈语冰《美术研究》,2008年第4期
——读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的《视觉与赋形》
文/胡继宁
罗杰·弗莱(Roger Fry, 1866-1934),英国美术史家、艺术批评家和美学家,是世界公认的形式主义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弗莱作为英国现代主义事实上的发起者,他对20世纪公众观看和理解艺术的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如果没有罗杰·弗莱,很难想象保罗·塞尚在艺术史上有今天的地位,弗莱说得上是塞尚、马蒂斯等人在艺术史上的“伯乐”。以独特的视角和形式主义理论研究塞尚艺术以及推广后印象主义,是罗杰·弗莱带给艺术史的重要意义。弗莱更在晚年完成他的最重要的写作,构成他一生事业高峰的《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在此书中,弗莱运用详尽的绘画形式分析法来探索研究塞尚艺术创作的个性与魅力。从塞尚的作品中,罗杰·弗莱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概念”,最富有启发性的莫过于弗莱认为塞尚的作品直接来源于印象派,但注重作品的结构性是他又脱离了印象主义,他的作品“意味着与印象主义艺术观的直接对立”。 罗杰·弗莱开启了塞尚绘画艺术研究领域的大门。
1920年罗杰·弗莱发表了著名艺术论文专著《视觉与赋形》。在这部著作里,罗杰·弗莱撇清了现代艺术混乱的表面,为我们观看和理解艺术作品指引了方向——弗莱的形式分析法。弗莱对印象主义持不断的批评态度,并成为他从后印象主义,特别是从塞尚的造型形式中发现的所有优点的对立面。弗莱认为,在后印象派作品(特别是塞尚、高更和西涅克的绘画)中,结构的重要性使他们脱离了印象主义,因此弗莱称他们为“准拜占庭画家”,以强调他们使用强烈、扁平的色彩,并使他们的“效果完全依赖于对最简洁元素的深思熟虑的协调。”在文中他描叙道:印象主义者们进行的对色彩的更科学的评价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在我对这些新的可能性感兴趣的短暂的时期之后,我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的作品缺乏结构赋形。那么罗杰·弗莱认可的现代艺术运动实质上是“向在对自然注意再现的热亲追求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形式赋形观念的回归”。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理论还强调趣味的评判和审美原则,这些原理都构成了现代艺术理论的基础。“艺术的本质不是存在于它对自然的复制而是存在于它的形式、色彩、韵律和其他一些抽象的特质之中。”“我认为我们都同意我们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并不是指对形式的令人愉快的安排、和谐的模式等等。我们觉得一件拥有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是表达一种观念而非创造一件令人愉快的物体的努力的结果。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觉得它意味着艺术家凭借他的热情的信念使某种与我们的精神相异的难驾驭的材料服从于我们的情感上的理解的努力。”
在谈到艺术作品形式和审美情感的关系时,罗杰·弗莱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了拉斐尔名作《基督变容》。这幅最受世人赞美的作品到了20世纪成了最受忽视的转变。观看者繁复的情感是由于画面的内容、主题和所讲述的戏剧性的情节所致,只有对纯形式具有感受性才能体会到艺术的美学性质,而这些则是一切艺术品的唯一的永恒的特质,它与观众的阅历和背景毫无相关。画面中的构图以及任意的线条都是使人兴奋和感动的元素。然而这样“全神贯注于一件艺术品的纯形式意义”而不受内容和主题联想的观者是极其罕见的,因此罗杰·弗莱认为“将纯美学反应的难以捉摸的成分从它所在的化合物中孤立出来的尝试是近代在实践美学中最重要的进展”。《基督变容》带给观者的情感联想也许是消极的反应,然而却具有美学性质上的积极意义。罗杰·弗莱指出类似《基督变容》的盛期文艺复兴名作的画面结构是19世纪自然主义艺术作品所缺乏的要素,但是塞尚、马蒂斯、凡高、高更和立体主义作品容纳了这些优秀的因素,而成为艺术史上的标志。
罗杰·弗莱形式分析理论在今天开放的艺术教育体系下,早已不是新颖的声音或许还有些过时,但是罗杰·弗莱重视画面“整体构图中的表现性力量”和形式主义法则,对尤其我们这些从事艺术实践的后辈来说,是必须思考的重要创作经验。尽量抛开虚无的观念和主义,把这些在我们美术启蒙阶段都强调的内容和原则,成功地贯穿于我们一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罗杰·弗莱穷其一生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参范景中主编:《美术史的形状:从瓦萨里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2]《罗杰·弗莱的批评理论》,沈语冰《美术研究》,2008年第4期
全部评论
\
Popular Articles
- 7530 第一位读懂塞尚的人——读形式主义批评家罗杰•弗莱的《视觉与赋形》
- 3499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展区复评结果
- 4603 王嘉逸 赖罗春版画联展
- 4803 凤凰艺都美术馆开馆“江苏省第八届油画作品展”
- 5015 10月13日看展记:探索与对话————首届博士绘画作品学术邀请展
- 4460 墨彩心象——中国水墨人物画十人联展
- 4551 “澄怀 - 遇景逢源”张民 胡继宁 任敏油画作品三人展
- 4391 “大地·突然”于会见油画作品展
- 4201 “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将于6月开幕
- 4998 王劼音(特邀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