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田牛未歇”。他一生作画四万多幅,题材涉及花鸟、人物、山水等,为此齐先生曾自豪地说:“为万虫写照,代百鸟传神,只有天上之龙,无从见得,吾不能画也”。仅在“衰年变法”期间,他创作字画一万多幅,治印三千多方。齐白石先生作画非常注重质量,对新题材作品,如无把握,必定多次草稿后才正式创作,如创作《钟馗搔背图》(见图五),经多次反复修改图稿(见图六),直到自已满意后才正式创作。他坚信艺无止境,应该不断创新,为此曾诫弟子娄师白:“书画之事不要满足一时成就,要一变百变,才能独具一格”。
齐白石先生善于将幽默恢谐融于艺术创作中,人们在欣赏其艺术时,常常会心一笑,感到轻松和亲切。其幽默恢谐之意常寓于画面,画中题词更直观,如他画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时,曾题曰:“他日相呼”;在一幅棉花图上曾题:“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为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他将自已的画室称作甑屋,并以书法横幅说明原由(见图七);为了回避当官之人索要字画,他曾书写告示贴于门上(见图八);其内容都富有幽默之感。
齐白石先生是高度市场化的艺术家。因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所限,脱贫问题一直困绕着齐先生,近六十岁时还为生计所迫,曾用自已所画白菜到菜市场换白菜,因此,书画创作首先是他谋生的手段。为适应市场,满足众多求画者个性化需求,他必须研究和探索中国书画的各个领域。在刻苦和天赋的共同眷顾中,使他成为画路最宽的艺术家,从花鸟、人物到山水,以至漫画,都是他笔下的熟活。齐先生曾说:“说话要说人家听得懂的话,画画要画人家见过的东西。”将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融入自已的绘画中,结晶出齐派风格的“红花墨叶”花鸟画。商业化之路不仅使齐先生老来快速致富,同时使一位匠人膻变为大匠。图七中的内容可以体会到他走商业化之路的感悟,图八和图九则显示出他坚持商业化之路的决心。
齐白石先生的名字在中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也拥有众多“齐迷”。他在世时求画者众多,去世后收藏和喜爱其作品的人群不断增加,尤其近三十年来,齐白石作品成为中国书画市场的风向标,在国际国内拍卖市场被视为“硬通货”,拍卖价格履创新高。在香港市场,1980年其《菊花双鸡》以17万港元成交,1988年其《花果》四屏以180万港币高价成交。在内地市场,1994年其《百寿图》以297万元成交,至今已有百幅以上作品价格超过千万元,少数精品价格已经过亿元,充分体现这位大匠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的地位。(摘自雅昌艺术网)
Popular Articles
- 3832 大匠齐白石的书画艺术(上) 2
- 3379 第二届“逾越海洋——中日当代美术交流展”
- 3003 “茁壮的诗意”王克举绘画艺术作品展
- 3438 孙宗慰:西部题材的开拓者
- 3473 美国当代写实油画展
- 3528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 2884 展讯-《通往前线的道路》-韩柯绘画
- 3412 “水墨家园”-李小可作品展
- 2957 中国表现艺术展
- 3245 郊游图